不同的優先順序


標題:不同的優先順序
作者:協會社工員-汪逸涵
出處: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季刊-2018年春季號

全文:
從小到大,當我感冒症狀變得嚴重的時候,總會去熟悉的耳鼻喉科就診。醫師在問診、檢查完之後,會先跟我解釋病情,說明治療方式以及症狀大概會在多久後緩解。開藥前,會再跟我確認服藥有沒有發生過特殊情況;之前胃痛的毛病好點沒,需不需要加胃藥;說明若吃藥之後仍然不太舒服,或是感到疾病越來越嚴重時,要於幾天後回診。當這些程序進行的差不多,醫師最後會問我一句:「現在最困擾你的症狀是什麼」?

醫師看待疾病的角度和治療的輕重緩急優先順序,跟患者想像中的可能不太一樣,看診時醫師需要綜合檢驗數據、病史、症狀、患者提供的訊息等資訊,去判斷治療方向。而如同「急診檢傷與急迫度分級量表」裡制定要率先處理的,是面臨到生命安全議題的重症患者,醫師對於治療的評估,會先考慮到哪個問題對身體的影響最大。假如患者患有其他疾病,更要思考如何維持身體的「平衡」。例如一位患者除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外,也有肝指數過高的情形,如此一 來,醫師在治療時,要如何讓這兩個問題「兩相安好」,就是一項非常不簡單的任務。
 
免疫系統的運作機制是相當複雜的,當患者罹患多重疾病的時候,治療會變得更加棘手,亦可能需要一個一個照順序處理。因此,有時候我們會納悶為什麼醫師治療的方向,跟我們所想的不同。這時候,就建議患者將心中的疑惑提出與醫師討論,唯有透過對話、交流,才能知道彼此的考量是什麼,不致產生誤解,或對往後的醫病關係造成影響。
 
在第一段文章中,我舉了自己的例子,來說明我的耳鼻喉科醫師在醫病溝通上的做法。除了從專業的角度檢查、問診、了解我的服藥情況,醫師也會主動告訴我疾病的預後,以及什麼情況下需要盡速回診,最重要的是,醫師最後詢問我:「現在最困擾你的症狀是什麼」,用來理解患者的問題需求,和對後續治療的期待。
 
治療要處理好醫學上迫切的症狀,也要顧及生活上令人煩心的影響,所以我鼓勵所有病友,在回診前先整理出目前身體有哪些症狀,及其對於日常生活的困擾程度做出排序。如此,在回診時才會記得跟醫師提出自己最煩惱的症狀,與醫師討論出最適宜的治療目標與問題解決順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