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生活作息
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,睡眠充足。在日常活動或工作當中,勿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,感到疲累時記得適時小憩。
(二)運動
適度運動可以保持肌肉、骨骼強度以及關節靈活度,主動或輔助性的關節運動包括有:游泳、騎腳踏車、散步、伸展等。另外,在溫水池中進行運動治療,除了可以減輕關節疼痛,促進肌肉放鬆外,也可改善關節活動度與肌耐力。
(三)熱敷與冷敷
急性發作期(關節紅腫熱痛)時,冷敷可止痛及降低發炎反應,每次施行宜小於15分鐘,一天3~4次。急性期過後,熱敷可使肌肉放鬆,改善僵硬,每次施行宜小於30分鐘,一天2~3次,並注意溫度不要過高,避免燙傷。
(四)支架/護具
用於減輕關節負擔,穩定關節並增進功能。使用時請諮詢相關專業人士,了解穿戴方式與時間,避免造成肌群無力、血液循環不良、皮膚過敏和濕疹問題。
(五)輔助性器材(輔具)
輔助性器材可提供關節保護,提升患者日常生活的獨立性,不至因多處關節疼痛而使活動受限。與行動能力有關的輔具包括:特製拐杖、助行器及輪椅;與居家生活有關的輔具包括:可彎叉匙、省力開瓶器、特殊門把等。
※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輔具資源入口網:
https://newrepat.sfaa.gov.tw/
(六)心理諮詢
面對疾病衝擊,患者與家屬需要做好因應及準備。當有人際關係或情緒壓力困擾時,鼓勵彼此適當尋求協助,諮商心理師、社工等輔導人員都是可以提供協談或資源轉介的好幫手。
(七)工作調整
使用輔具、適當設備或做工作環境的改善,能降低疾病對工作造成的影響。若仍無法排除障礙,則得評估職務調整,或接受其他的職業訓練。